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
首页 >  热点 >  >  正文

少荃湖科创中心揭牌

2023-06-01 11:51:59来源:合肥晚报

5月31日,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,并同步启用科创大厦、数字科技产业园三个科创载体和产业园区,总建筑面积约36.4万平方米。当天,首批41个科创项目和服务单位集中签约入驻,“科创+产业”助推新站高新区科创载体阵容持续壮大、创新资源加速集聚,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。

  三园同开,集聚发展新动能


(资料图片)

  当天,在文忠路与魏武路交口,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启用。

  这是继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入驻后,少荃湖科创中心聚焦“三基地两平台”建设,重点围绕电磁兼容、无人驾驶等方向,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应用场”。目前,苏东林院士的电磁安全以及无人驾驶、集成电路等团队落地,签约落户长鹰恒容、踏歌智行等8个科创项目,助力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  同日,距离少荃湖科创中心4公里外,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科创大厦启用开园。依托科创大厦平台载体,重点布局微显示、集成电路产业,招引新型研发机构,培育科创企业,目前,已入驻为国半导体、沃能新能源、芯泽科技等项目,为高质量发展贡献“科创力量”。

  位于皇藏峪路与珍珠路交口的数字科技产业园,已签约入驻明峰医疗、安杰莱康复机器人等项目。该产业园定位打造数字赋能产业的智造新高地,重点聚焦云计算、大数据、数据通讯、物联网等产业项目,形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高地。

  高能级的科创载体和园区,是激活创新策源力的关键。新站高新区按照优势互补、错位发展原则,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高品质科创空间载体,努力实现“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,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”。

  六大行动,构建科创大体系

  当天,新站高新区对外发布了“1356科创体系建设方案”,聚焦新型研发机构、高校院所成果转化、优质孵化运营机构等领域,加大科技招商和人才招引力度,建设形成全域科创发展格局。

  重点聚焦“一核+三带+五园+六大集群”总目标,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、科创载体量质齐升、高能级研发平台突破、科技成果转化攻坚、创新生态营造、人才集聚提升等“六大行动”,加快形成“孵化器-加速器-产业园”产业孵化链和创新生态圈,全力打造少荃湖科创走廊。

  “一核”即少荃湖科创中心,通过谋划布局、高标准建设孵化园区、总部经济、人才公寓、酒店等设施,辐射带动科创要素聚集,打造成为全区原始创新策源地、科研经济先行地和创新人才聚集地。

  “星光大道”魏武路横贯东西,路畅业兴,已形成以京东方、维信诺、清溢光电等产业项目,“地缘相近”“业缘相融”,也为“产学研”合作带来更多可能。

  连接南北的文忠路,沿线分布安徽中医药大学、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教基地资源,同时合肥智慧产业园、峰创慧谷、中医药大学科技园等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既成,面积超80万平方米。新海大道连接七里塘和瑶海社区两大成熟片区,此次将结合全区腾笼换鸟攻坚行动,规划建设方桥国际软件园、文化创意园等,打造小微企业集聚区,塑造“新海大道转型升级科创带”新形象。

  在现有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、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基础上,新站高新区将招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、发展潜力大的科技企业,重点布局大健康、智能制造、未来技术产业,打造“六大产业集群”,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。

  协同发力,重塑发展新格局

  作为“芯”“屏”产业发源地,新站高新区新兴产业基础扎实,日臻完善的配套设施,创新创业氛围浓厚,对青年人才有着天然吸引力。

  新站高新区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投入真情实感和真金白银,助力“双招双引”,以人才链的“强”,激发创新链的“活”,托举产业链的“优”,推动更多“0到1”的原创性成果,在新站转化为“1到N”的产业化成效。

  今年以来,新站高新区陆续出台系列优质中小型企业梯度培育方案、高企倍增三年行动计划、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,持续完善“科技型中小企业-高新技术企业-上市企业-科技领军企业”培育机制,不断壮大企业规模,提升区域产业发展能级。

  5月18日,新站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建设迎来“大手笔”:总规模100亿元的母基金正式发布。母基金将重点布局新型显示、集成电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产业,加快项目落户扎根,计划在三至五年内,母子基金合计撬动500亿元总基金规模,形成基金促进产业、产业反哺基金的良性循环。

  聚资本之力,为产业赋能。短短半个月内,“颀中科技”“晶合集成”先后鸣锣上市,“晶合集成”创下全省历史规模最大的IPO,“新站企业”频现高光时刻,资本市场的“新站板块”接连上新,聚企成链充分展现了产业实力和发展活力。

  从育小育早到串珠成链,从搭建平台到赋能产业,从投石问路到掷地有声……新站高新区将聚焦“高”和“新”产业发展定位,加快创新成果就地转化,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全周期的“基金丛林”,让科技创新“关键变量”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,释放更强生产力,加快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新区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[ 相关新闻 ]